新冠保险纷纷下架,抗原阳性不给赔,怎么办?****** 编者按: 这里是民生调查局,见人所未见,调查民生之变。关注你想关注的、你没关注的,调查你想看的、未看到的。
中新网12月15日电 (中新财经记者 谢艺观)人“阳”了,保险赔付款却很难拿到。最近抗原检测新冠阳性的北京姑娘普普(化名),正在为保险赔付一事发愁。
不只是普普,不少新冠阳性患者也遇到类似经历:原本以为已经买了新冠保险,可以安心等待赔付,如今却发现赔付环节麻烦重重。而新冠康复的人在听到“阳性一次,终身拒保”的传闻后,也开始担心未来还能不能买重疾险、医疗险。

抗原检测新冠阳性不给理赔
今年3月份,普普在某平台上购买了由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承保的“新冠肺炎·隔离津贴版”。保障内容显示,新冠病毒确诊津贴2万元,新冠病毒住院津贴6千元,新冠集中隔离津贴2800元等。
13日晚间,普普在家里自测抗原时发现阳性,于是拨打保险电话进行沟通。“理赔员说需要医院开具的核酸证明和写明轻症、重症还是无症状的确诊证明,以及胸透、血常规等各类材料原件,都要进行邮寄。”普普告诉中新财经记者,“但我不清楚现在阳性该怎么去医院开证明,听说好多医院都不给开。”
普普在网上看到有人说“只是阳性不赔付,必须CT显示有肺部感染才能赔付”,这让她愈发担心,“今天(14日)我又给理赔员打电话,但没打通。”
有医生诊断证明也无法进行理赔
在广东生活的小琳(化名)即使拿到了医生的诊断证明,也无法进行理赔。
据小琳讲述,年初购买了国泰出行保,里面包含新冠肺炎确诊津贴。最近新冠阳性后去申请理赔,并上传了核酸、抗原阳性及医生诊断证明等材料,但却遭遇拒赔,理由是“不符合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型确诊标准,现有材料不属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(轻/普通/重型)。”
“就是必须由医生开具‘确诊新冠肺炎’字样的诊断书才属于确诊。”小琳向记者表示,“但我让医生开具时,医生明确回复我,开的诊断书都是有固定的模式和根据上级要求来写的,不能这么开,这也就形成了闭环。”
“之后我跟保险公司沟通时说,医生无法开这种证明,而且国家卫健委最新方案都称阳性为首要标准,但他们说需要结合CT、血液进一步检查符合标准才行,还让我问卫健委能不能开证明。”这让小琳直吐槽,“这么拖下去,等我病好了,他们要的证明材料我可能也无法提供了,他们也就不用赔了。”

不只是普普、小琳,记者注意到,在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上,“新冠险”相关的投诉有近两千条。银保监会发布数据显示,二季度涉及新冠疫情隔离相关保险等财产险其他保险纠纷投诉有2434件,占财产保险公司投诉总量的24.22%。
理赔成功者:法院起诉,庭外和解
“最近我发了一个帖子,说自己新冠确诊保险终于赔付了,有几百个人问我是怎么理赔成功的。”星星(化名)向记者感叹,困在赔付申请环节的人真多。
在上海生活的星星今年4月份感染了新冠,随后经历了曲折的理赔过程,“最终是去法院起诉,然后庭外和解。”
在已有成功理赔经验的星星看来,“投保人想要理赔成功,还是需要材料完备,病状符合理赔条件,如果目前不好拿到材料,可以先和保险公司协商,协商不成再考虑诉讼。”
不过星星也说,“现实中很难协商,很多人没有保险代理,保险公司能赖一个是一个。”
“新冠险”纷纷下架
在保险产品“大家族”里,“新冠险”算是新险种。
此前,为满足市场需求,保险公司纷纷上线新冠保险产品,凭借投保便捷和保费低廉的优势,新冠隔离保险在各大平台销量暴增,成为互联网保险市场上的“网红产品”。后来,受疫情变化、监管趋严等一系列因素驱使,新冠隔离保险产品发展进入“冷静期”。
近日,星星发现,“疫情平稳的时候全都是‘新冠险’,现在又开始全网下架。”
中新财经记者14日登录某平台,已搜索不到太平“新冠肺炎·隔离津贴版”、众安“疫情隔离津贴险”、“众安爱无忧防疫保障”等热门“新冠险”。
在支付宝平台,记者搜到“疫安心·防疫保”,但提示称“不保障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”。另一款“无忧保综合意外险”包含新冠肺炎身故,保额为25万元。

至于小琳提到的国泰出行保,记者注意到,目前支付宝平台上的国泰产险新的“公共交通出行保”里只包含特定传染病身故,保额为50万元。
对于近期“新冠险”纷纷下架的现象,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向中新财经记者表示,“主要是现在疫情防控措施放宽,‘新冠险’风险激增,保险公司‘避险’所致。”
“很多公司推出的‘新冠险’很便宜,理赔条件也很宽松,但在理赔上出现了不少问题。”一位保险从业人士告诉记者,“‘新冠险’下架一方面是因为精算不合理,保险公司赔钱,另一方面是因为监管上清理了一部分。”
新冠阳性后不能再买重疾险?
最近,保险圈有传闻称,新冠阳性后无法再购买医疗健康险。据媒体报道,有保险代理人员表示,“只要核酸阳性一次,客户终身拒保”“如果得了新冠,重疾险直接拒保”,极力推荐要在“阳性”之前,配置好重疾险、医疗险等健康险。真实情况是否是这样?
“还是要分情况看,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影响不大,痊愈后符合相关条件就能购买,如果是重症,可能会有影响。”前述保险从业人士表示。
王国军也认为,新冠阳性时风险增大,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可能选择暂时不签单,但“阳转阴”后应该不会拒保。
14日,记者在支付宝平台上分别选了一款重疾险和一款百万医疗险,在投保过程中,并未遇到新冠阳性无法投保方面的限制。
近日,北京银保监局亦发布《关于加强金融支持复工复产相关工作的通知》,要求保险公司加快设计开发价格普惠、适宜人群广泛的新冠病毒传染病相关责任险种,保障新冠病毒导致的重症、危重症和死亡风险。
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系教师杨泽云向媒体表示,未来国家政策导向会要求保险覆盖更多人群。因此,即使新冠阳性患者有些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的状况,随着保险的发展,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保险产品可以满足其投保需求。(完)
全球旅游业翘首期待“中国热潮”****** 参考消息网1月11日报道多家外媒近来集中报道称,全球旅游业翘首期待“中国热潮”。据路透社1月9日报道,随着中国调整出入境政策,周一,北京的出入境管理部门外面排起了长队,人们急于更新他们的护照。 67岁的退休人员杨建国(音)排在上百人的队伍里,等着更新护照。他计划前往美国,近三年来头一次去看望女儿。 跟妻子一起排队的杨先生说:“女儿去年结婚,但推迟了婚礼,因为我们没法去参加。现在能去了,我们非常高兴。” 德国《经济周刊》网站1月9日的报道也认为,全球旅游业即将迎来中国热潮。 报道称,对爱旅游的中国人来说,好日子终于又要开始了。随着中国全面开放,中国人已在制定2023年的假期计划。 “现在正是好时候。”一位家住北京的女士表示,她正计划全家尽快去泰国旅游:“女儿13岁了,疫情前我觉得她还太小,不能出远门。现在,她可以去看看世界了。” 全球旅游业正希望重回旧时光。2019年,中国出境游高达1.55亿人次,相关旅行支出约2550亿美元。但在疫情期间,这方面的支出大幅减少。 一家中国旅行社的员工说:“现在飞外国的航班还比较少,而且还要先申请签证。”他认为,在即将到来的春节假期,将有数亿人先在国内旅游。 而随着航班数量逐渐增加,从第二季度开始,中国旅客出境游的数量很可能就会激增。这位业内人士预计10月可能出现真正的热潮,因为中国将在那时欢度十一黄金周。 德国是很多中国旅行团的必游之地。在汉堡和杜塞尔多夫,很多小商店曾额外雇用会说汉语的员工,这项语言技能或许马上又要成为优势了。 法国《费加罗报》网站1月8日的报道也指出,法国正准备迎接回归的中国游客。 报道称,从周日开始,中国人又能去外国旅游了。对法国旅游业的大部分从业者来说,这是一种宽慰,他们对消费高于平均水平的客户的回归寄予厚望。酒店、餐馆、翻译、导游、司机、旅行社等都在翘首以盼。 本世纪初,法国为接待中国游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生态系统。奢侈品牌雇用了精通普通话的销售人员,百货公司甚至开了为中国旅游团服务的店铺。但在过去近三年间,它们失去了中国游客。 “显然,我们在等他们,”法兰西大岛酒店行业协会主席弗兰克·德尔沃说,“中国客户及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仍然宝贵。” 为了迎接这些受欢迎的游客,专业人士已进入“备战”状态。 德国媒体、越南媒体介绍了东南亚旅游业的情况。据报道,周一,泰国迎来中国放开后的首批赴泰游客。带着鲜花和礼物,泰国副总理率领几位部长亲自前往接机。此举反映了中国游客对于泰国这个旅游大国的重要意义。 周一的这个航班来自厦门。在机场大厅里,中国游客收到了花环和礼品袋,欢迎横幅上写着“中泰一家亲”以及“神奇泰国永远欢迎中国家人们”。 一名中国游客对美联社表示,自己“感觉很好,感受到泰国人民的好客之情”。 泰国副总理兼卫生部长阿努廷在机场对媒体称,对泰国旅游业来说,中国及其他国家的游客人数持续增长是一个好兆头,这有助于增加收入、推动增长、扩大就业,并将带来其他机会。 而越南国家旅游局1月9日在东北部边境的广宁省芒街市召开会议,讨论吸引中国游客到越南旅游的措施。 中国恢复国际旅游活动已经对全球旅游业产生积极影响,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拟定了从这个重要市场吸引游客的政策。 越南旅游协会主席武世平(音)强调,越南需要思考吸引中国游客的紧急方案,并发布管理相关活动的规定,以便给游客留下最好的印象并确保可持续发展。 越南旅行联支会主席高智勇(音)认为,有必要迅速恢复岘港、庆和、富国岛等旅游业发达地区的包机网络,并在可以直飞越南的国家加强推广活动;服务提供商需要准备足够的人力资源和基础设施;此外,在微博、抖音、微信等中国社交平台上的交流活动也应该加强。 1月9日,泰国官员在位于泰国首都的素万那普机场欢迎搭乘厦门航空MF833的中国旅客。该航班是中国出入境政策调整后首个中国赴泰国航班。泰国副总理兼卫生部长阿努廷到现场迎接。(新华社发) 快三平台地图 |